精益生产成败的关键只有一点--信念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据贝恩咨询调查,只有19%的企业对他们实施的精益生产表示满意。自己满意也不代表成功,精益生产实施更多的是失败。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朋友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非常迷惑,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精益生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了可望而不可及,望而却步。
之前也总结过很多精益生产失败的原因,但感觉阐述的不透彻,最近好像有一点领悟,其实精益生产成败的关键只有一点:是否相信精益?
所谓失败,既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出成果就半路夭折,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精益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的项目,所谓失败,就是没有坚持!
对于为什么不能坚持,具体的原因有很多,每家都不一样,家家都有一本经,非常难念。
突然想到小孩学走路,从爬行开始,到长辈牵护,到逐步放手行走。经过无数次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来,受伤了再继续。不管是条件艰难的古时代,还是待遇优越的现代社会,没有人会放弃,终究所有可爱的小朋友都成功地独立行走。而今天我们的企业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放弃。
之所以不放弃,是因为信念坚定,走,是人生之必须。纵然在摔倒时妈妈也很心疼,但心中的信念始终不变。这些都是常识,用“信念”来阐述可能有人不习惯,但这是事实。
精益的路漫长而曲折,有跌倒、有受伤、有气馁,有苦、有甜、有酸、有辣,有冲突,有不习惯,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或妥协。根源就一个,精益生产是否是一定要走的路?没有必走的坚定信念。
曾经有人和我说:刘老师,你的课讲得很好,听了你的课我们对精益生产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但是,6Sigma的老师也可以把6Sigma讲得很好,讲得很重要。我们怎么办?
我的回答很简单:关键不是我讲了什么,关键是您理解了什么?关键不是精益本身,关键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不仅仅在生物界存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是一样。今天的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应变”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应变,是企业构架自身运营系统的根本。
从这一点来说,精益生产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就像凌志车的那篇广告一样:也许你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但可以在变化中自如驾驭。
如果企业已经感受到今天市场的特点,如果思考过如果应对。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以“快”应对“变”的机制,就应该成为企业追求的信念。如果您坚信要走,您的成功就指日可待。
昨天的“亚太机电”访问也很好的印证这一点,他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精益生产,但他们董事长坚持要走精益生产之路,也许是汽车行业,客户的要求更直接,要求更高,他们感受市场的敏感度更高。他们做了很多事,都是精益生产的方向。
也不是说他们就非常成功,但从管理层的理念,还是现场的流程和改善,从企业管理部的经理、到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他们都赞同需要更多的切换,频率越高越好,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让我非常佩服。很多企业花巨额代价,请著名的咨询公司也达不到那种水平。今天,他们想到请外部力量,是因为可能碰到一些困难,需要突破某个瓶颈,促使企业更上一层。
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相信他们一定能不断突破,最后成功走上精益企业的道路。这就是一种信念,对精益生产的信念。如何把把一种方法变成一种信念,也就是我们说的“高层理念”调整阶段,这是精益生产成功的基础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