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生产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设备,企业间竞争加剧,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维修体制、维修观念和维修方法的束缚。本文对当前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维修管理的社会分析
当前,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设备维修管理已经开始形成一个行业,从设备维修环节独立出来。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维修体制已经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一些城市出现了行业协会,但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行业维修体系还没有形成。中小企业的维修力量不足,一旦发生重大故障就束手无策,一般只能等厂家派人来维修。同国外发达国家的设备维修体制相比,我国的维修市场还远不发达,尚不能提供全面、实时、周到的服务。
同时,国家为了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制定出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譬如国务院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对设备的生产、使用、检测等提出具体的要求。环保和节能也是设备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见,设备维修管理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也必须考虑设备对社会影响的外部性。
2. 设备维修管理的企业分析
随着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用有限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后勤角色的设备维修管理却没有得到更多关注,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维修管理体制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大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强调企业内部的控制、指挥与协调。例如,设备维修部门按职能分成机械组、液压维修组、电气维修组等。这种对维修工人进行专业化分工,在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于现代日趋复杂的设备来说,这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先进制造设备的维修管理要求。
 (2)维修绩效机制不健全。很多企业明确规定每个员工的职责以及奖惩制度。如操作人员只管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运转等。员工与员工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对设备的考核一般是多罚少奖,这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由于设备维修市场还不成熟,许多企业是自己维修,国企中出现很多高级技术维修人员流失。当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培训出高级技术人员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被一些民企、外企以高收入待遇挖走。对领导的考核机制不健全,“重生产,轻设备”现象严重。
 (3)维修方式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方式单一,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等先进的维修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有些企业采用预防维修,也是靠经验进行维修,采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的少之又少。
二、对策分析
1. 建立设备维修体系
强化分工体系,形成设计、生产、使用、维修等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从而达到社会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需要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引导建立统一有序、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设备资源市场,建立企业间设备维修的动态联盟,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企业也应根据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外包维修还是自主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
2. 建立综合设备管理新模式
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怎样使得设备在使用期间的效用最大化,同时必须满足国家对环保、节能的要求。
(1)转变设备维修管理理念,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思想。设备不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必要工具,也是企业经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设备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行,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必须从系统角度思考设备维修管理问题,把设备作为系统,五要素为:
输入物:原材料、能源;
输出物:合格产品;
处理:设备;
管理:运作初始条件、设备操作、设备状态检查、设备维修(包括自身维修和外包维修);
反馈:产品属性的测量值。
把设备管理看作系统,使设备运行、保养和维修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工厂和设备这个系统的综合效率。
同时,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企业间的资源,做到共赢,在企业内部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调整企业设备维修组织形式。培养企业的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和维修思想,使得操作人员也是设备的保养人员,使得生产线既是生产活动主体也是维修活动主体,同时加强成本独立核算,提高员工注重保养设备意识。按生产流程对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逐步形成符合生产流程的设备管理模式,用跨职能的团队代替单一的职能机构。调整组织形式需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以设备生命周期内系统设备综合利用率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②采用扁平结构,按区域将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组成生产维修团队。这有利于对市场需求做出敏捷的反应,确保产品生产的高效和安全。
(3)运用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手段。①建立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前期管理、维修管理、更新改造等各种规章制度。②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特点和重要性,采用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③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的档案管理、维修决策管理等。通过对设备机械、电气等特点以及设备的历史故障规律和专家经验,建立设备信息系统: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价值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有效地改进设备管理方法。
(4)加强人员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①加强在职干部的业务知识、设备管理知识的培训。对于维修工人培训,要特别注意培养掌握机、电、仪一体化设备的中高级维修技工。②重视员工为核心的团队管理,加强团队的相互协作能力。团队成员应是复合型的人才或是多技能的操作工,除了掌握设备工程的知识外,还需要有很强的解决实际维修问题的能力。③建立完善的维修绩效考评制度。考评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维修目标,有效地降低考评体系的成本。

上一篇:设备的巡回检查和定期检查 下一篇:全面质量管理的两大支柱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