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基本观点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以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RCM基本观点
装备的固有可靠性与安全性是由设计制造赋予的特性,有效的维修只能保持而不能提高它们。RCM特别注重装备可靠性、安全性的先天性。如果装备的固有可靠性与安全性水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那么只有修改设计和提高制造水平。因此,想通过增加维修频数来提高这一固有水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维修次数越多,不一定会使装备越可靠、越安全。
产品(项目)故障有不同的影响或后果,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故障后果的严重性是确定是否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出发点。在装备使用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后果不尽相同,重要的是预防有严重后果的故障。故障后果是由产品的设计特性所决定的,是由设计制造而赋予的固有特性。对于复杂装备,应当对会有安全性(含对环境危害)、任务性和严重经济性后果的重要产品,才做预防性维修工作。对于采用了余度技术的产品,其故障的安全性和任务性影响一般已明显降低,因此可以从经济性方面加以权衡,确定是否需要做预防性维修工作。
产品的故障规律是不同的,应采取不同方式控制维修工作时机。有耗损性故障规律的产品适宜定时拆修或更换,以预防功能故障或引起多重故障;对于无耗损性故障规律的产品,定时拆修或更换常常是有害无益,更适宜于通过检查、监控,视情进行维修。
对产品(项目)采用不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其消耗资源、费用、难度与深度是不相同的,可加以排序。 对不同产品(项目),应根据需要选择适用而有效的工作类型,从而在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省维修资源与费用。
RCM与传统维修观念的差异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我国的工业长期以来未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接触、效仿和比较,加之在产品竞争机制上没有纳入“世贸组织”体系,造成我国企业的各种机制和体制未能真正与国际接轨。尽管各级部门都在积极的跟踪世界的各种研究动态,维修体制也随着大环境处于维持和探索阶段,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维修观念并未改变。RCM的概念和原理展现了系统的、科学的、适应现代化企业设备维修的新概念。RCM与传统维修观念的差异如表1-1。
表1-1 RCM与传统维修观念的差异
序号 |
传统维修观念 |
RCM的新观念 |
备注 |
1 |
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发展与使用时间有直接关系,定时计划拆修普遍采用。 |
设备故障与使用时间一般没有直接关系,定时计划维修不一定好。 |
复杂与简单设备有很大的选择性 |
2 |
没有潜在故障的概念 |
许多故障具有一定潜伏期,可通过现代各种手段检测到,从而安全、经济的决策维修。 |
潜在故障概念适用于部分机件 |
3 |
无隐蔽故障和多重故障的概念 |
从可靠性原理及实践寻找或消除隐蔽故障,可以预防多重故障的严重后果。 |
可靠性理论是这一新观念的基础 |
4 |
预防性维修能提高固有可靠度 |
预防性维修不能提高固有可靠度 |
可靠度是设计所赋予的 |
5 |
预防性维修能避免故障的发生,能改变故障的后果。 |
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的发生,不能改变故障的后果。 |
设计与故障后果有关 |
6 |
能做预防性维修的都尽量做预防性维修 |
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和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维修费用。 |
根据故障的分布规律 |
7 |
完善的预防性维修大纲由维修部门的维修人员制定。 |
完善的预防性维修大纲由使用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加以完普。 |
重视使用人员的作用 |
8 |
通过更新改造来提高设备的性能。 |
通过改进使用和维修方式,也能得到一些良好的效果。 |
多从经济性后果考虑 |
9 |
维修是维持有形资产。 |
维修是维持有形资产的功能(质量、售后服务、运行效益、操作控制、安全性等) |
资产能做什么比财产保护更重要 |
10 |
希望找到一个快速、有效的解决所有维修效率问题的方法。 |
首先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新观念不断渗透,其次再解决技术和方法问题。 |
没有一药治百病的“神丹妙药” |
11 |
维修的目标是以最低费用优化设备可靠度。 |
维修不仅影响可靠度和费用,还有环境保护、能源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风险。 |
现代维修功能有了更广泛的目标 |
从维修工程的发展来看,维修的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的制造系统而在不断更新和充实,一些陈旧的观念逐渐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