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五大实施步骤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相当多的企业实施了
精益生产,结果是有成功有失败。我们从大量的成功经验中提炼出了是是精益生产的方法与步骤,制定出精益生产的五步实施法。
1、第一步正确地确定价值
举例来说,一家钢管铸造厂,从粗钢到达企业的那一刻起,工作就展开了——企业需要动用叉车把粗钢搬运进原材料仓库。那么,这种搬运工作是有价值的吗?如果询问搬运工的话,搬运工一定会回答:“当然有价值!我就是干这个工作的!”然而仔细想一想,仅仅把粗钢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粗钢增值了吗?当然没有!顾客不会因此而多付给企业一分钱。
正确地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就必须把生产的全过程中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用户。因此,可以考虑把粗钢直接运送到生产车间,这样就消灭了不产生任何价值的搬运浪费。
在使客户满意的同时,企业自身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就是精益生产的价值观。精益价值观将商家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过去那种对立的观点。
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服务过程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分的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消耗。当然,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商家。
在这一阶段,首先是企业领导需要进行培训,提高识别浪费的能力。其次,要发动广大员工寻找浪费。为了发动员工的积极性,我们一般会推行
5S活动,由于5S活动道理非常简单,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员工很快就会了解到精益生产是实实在在的管理技术。这样,我们就用实际行动把大家的积极性发动了起来,从而减少了直接推行精益生产的思想阻力。
2、第二步识别
价值流
精益生产不只需要一般作业员的参与,它更需要系统的展开。因此就要对企业现状作出分析。这个分析工具就是价值流图。
企业内直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有三类,分别是:
·从概念到发布的产品设计流程;
·订单到交货的生产流程;
·在产品交货期内,提供的服务流程。
价值流是指构成每个流程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精益思想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的活动叫做浪费。“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识别价值流的方法是“图解价值流ValueStreamMapping”——首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再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最后转化成具体的实施计划。价值流分析成为实施精益思想最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
价值流分析一般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然后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向后延长到向客户交货的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观点全面地考察价值流,特别是分析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这个交接过程往往存在着惊人的浪费。
第三步流动——追求“一个流”
如果正确的确定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准备和入门的话,那么“流动Flow”和“拉动Pull”则是实现精益思想的中坚。
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流动”。“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流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例如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等阻断了本应流动起来的价值。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作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作斗争。斗争的最有力工具就是“单元生产”。
本田企业的一家摩托车组装厂成功地运用单元生产实现了流动。在生产现场我们看到,每一辆摩托车这都处于被加工状态。甚至在组装工作结束以后,摩托车也不像一般企业那样运进成品仓库,而是由最终检验人员直接把摩托车开进了运输车,然后很快就运走了。
第四步拉动
“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设计投入和产出,使用户精确地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实行拉动以后,用户或制造的下游就像在超市的货架上一样取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地压缩了生产周期。
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企业具备了当用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计划和制造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最后实现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流动和拉动将使
产品开发实际减少50%,交货周期缩短了75%,生产周期缩短90%,这对传统的改善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第五步尽善尽美
奇迹的出现是由于上述四个原则相互作用的结果。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显著地加快。这样就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为隐藏的浪费,作进一步的改进。这样的良性循环成为趋于尽善尽美的过程。精益制造的目标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因为外在市场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内部也要不断进行转变,所以“尽善尽美”永远是一个目标,但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将造就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