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经理的尴尬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重庆遇到一个精益的朋友,是一家企业大中华区精益企业经理。作为精益的爱好者,谈起精益自然是投机。
聊起为什么做精益,经历还真有点熟悉的感觉。早期在公司做了基层主管,碰上企业实施精益,当初大部分人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而他虽然还没有完全明白怎么回事,但确深深坚信精益所提倡的是完全正确的。在之后的学习、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和实践了
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因为精益不断的成长,成就了职业。
对于坚信精益的人来说,精益是一种信念,强烈的信念自然就转化成抱负,传播精益的抱负。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不一定是顾问),上了贼船要下船就难了,也许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群人定义为精益人。
对于精益人来说,精益就像一部挖掘机,而每一个企业都是矿山。看着一座座矿山,我们是眼馋得不得了,但这么多的矿山,单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精益顾问,我们出售的是精益挖掘机,但大部分客户驾驶技巧有限,有时真是干着急。“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这句话是很多咨询公司的口号,但要“受人于渔”其非易事,对于顾问来说,“渔”怎么样了在业务完成之后很难有精力去关心。所以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仅仅是口号而不是信念,因为不管是顾问还是顾问公司,他们都没有想方设法“授渔”,而是日复一日重复几乎不变的教材或套路。
而对于精益经理来说,这一点是体会最为深刻的。如果要有一种好的方式让精益在企业里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运用精益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好的想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思考。很多企业的精益项目团队人员并不少,但真正做的人不多,精益经理试图把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但这些部门主管并不是很关心和重视,他们还是延续传统的方法,他们负责的项目总是进展缓慢,着急的是精益经理,往往的结果还是自己上阵,要不然就是项目流产。
于是很多精益经理就开始痛苦了,成了企业里不是很受欢迎的人物,整天的工作就是问问某某某项目进展如何,要么催促某某某计划时间临近了望加快项目进度。而往往精益经理都不是这些人的上司,很多时候的跟进要么靠个人关系,要么就有点“请求”大家的意思了。负责一点的,整天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奔波与各个部门,而另有些没有耐心的干脆就窝在办公室舒服得了。结果是,大部分的精益经理最多的是抱怨,要么就是跳槽下一家寻找更英明的企业或者老板。
对于抱怨然后习惯者,他们本来就不是精益的爱好者,而是从其它岗位调过来,换了一个岗位而已,对于精益也是一知半解。对于跳槽者来说,不管是因为高薪的诱惑或者是出于寻找伯乐的目的,往往都是新的抱怨的开始,当然也不缺乏真正优秀的企业。很多从事精益经理的朋友都有类似的感受,当然这也许并不客观或者不全面,但至少代表了很多精益经理的尴尬。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我们尝试去分析:
1.很多企业听说精益好、很流行,于是希望招聘一个精益经理来试试,但不知道怎样定义职权。
2.很多跨国企业因为总部的要求设立精益经理的职位,但本地的老板并没有把精益作为一项策略,而仅仅是应付总部的要求。
3.企业对于精益经理的期望很高,但难以找到相匹配的人选,只有降低招聘要求但难于发挥出该职位的作用。
也许还有很多其它因素,这些尴尬其实不仅仅是精益经理的尴尬,其实也是企业对于精益的尴尬。解决这种尴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企业对于精益经理更合理的定位,一方面是需要更多掌握精益技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