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策略:中国企业采购战略转换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今天,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资源的管理不仅是企业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生命线,供应链管理要求对旧的采购/供应观念进行根本的转变,首先在观念上应该实现:
(1)为库存而采购转变成为订单而采购。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可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从对采购商品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为保护客户利益,力争零缺陷供应商,采购方应及时把对质量、服务、交货期的要求信息传给供方,使供方严格按要求提供产品与服务。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供方参与到生产过程,了解其所供商品的使用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
(3)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形成供应链,从输与赢的对立变成双赢。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在供应链中建立起一种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系,成为命运共同体。当然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调整的。企业要使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需要不断做出努力。
其次,在具体的运用上应该实现:
(1)零缺陷供应商战略。零缺陷是指追求尽量完美的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如何选择供应商是一大难点。这个供应商可以是生产商,也可以是分销商。如何选择供应商,企业可以确定自己的标准,但主要体现在价格、质量、交货与服务四个方面。
(2)
采购成本战略。采购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果一味追求价格最低,而不去顾及质量、服务、地域、物流条件等等,最后采购的总成本可能并没有降低。所以许多企业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略上升到总成本战略,即追求采购带来的供
应总成本的最低,包括采购价格、供应商
质量成本、采购相关的物流开支、库存成本以及采购品的生命期成本等。
(3)电子采购战略。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指将零售场所发生的销售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联结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商、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电子化采购,不仅在提高供需双方沟通速度、降低沟通成本和快速扩大选择范围等诸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而且通过买方、卖方或第三方商业模式的运作,还能为采购方带来更好的信息共享、公平竞争的难得机会。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
国际贸易额的1/3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美国通用、福特、戴姆勒一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每年2 500亿美元的零部件采购全部在网上进行。国内著名家电企业如海尔,著名石油化工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著名钢铁企业如宝钢,都在实施网上采购,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海尔集团自1998年开始进行企业内部流程再造,成立物流推进本部,实行统一集中采购,
采购人员从1 0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供应商从2 336家优化到840家,2002年全球500强中44家是海尔的供应商。
(4)采购人才战略。采购需要高素质人才。采购涉及市场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
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
采购管理、
采购谈判等等,虽然可以由不同的人分工把关,但每个岗位都需要综合知识。因此,国际采购联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采购人才的培养上,专门设置了“采购能力证书”。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国际贸易中心也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教育。各个国家的采购组织无一不把采购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5)实施采购过程公开化,业务操作程序化,选择供应商科学化,并实现全过程监控。
(6)建立严密的全国或全球采购系统。打破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小农经济运作模式,走经济全球化之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商选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身的采购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