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应管理人员?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位读者提到,作为供应管理人员,自己有时要管上亿的工厂,有时又要到供应商那里去跟单,搞得自己都不知到自己是谁。这问题问得好。我们究竟是谁?
对供应商来说,我们是总经理,我们的决策往往能左右供应商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一位首席采购官说,公司得愿意花大钱聘请有资质的人。这是他的原话:这些人动辄影响成百上千万的开支,不能指望一些高中毕业生来做。正因为手握生死大权,我们在决策时就得更谨慎,不但要保证公司利益,而且要确保供应商的合理利润。需求无度、不管供应商死活的人的成功不会长久,他们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楷模。网上的有些专给供应商下套的做法,就更不敢苟同。
对公司来说,我们是服务提供者。供应管理是个服务职能,满足内部客户、最终客户的需求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几种情况要避免:(1)避免成为麻烦制造者、挡脚石。如果内部客户有这种印象,我们得纠正,要么通过提高服务水平,要么通过教育内部客户,让他们更多了解为什么有些事供应商没法做到。(2)避免成为Servant。我们提供服务,但不能是Servant(仆人)。Servant的意思是人家叫干啥就干啥,只是一工具,不增加价值。作为公司六大部门之一,供应管理应该与其它部门形成制衡关系。别的部门不合理的,我们要据理力争。当然,前提是我们的素质要高,提的建议更合理,要在公司建立威信。如果供应管理部门还是公司员工最不想去的地方,那八成我们还是个Servant。(3)避免不给内部客户选择的余地。这指的是在困难情况下,不能只简单地给内部客户一个“供应商办不到”。你可以给他们讲,如果要降价5%,这些规范需要修改;如果要降低10%,图纸的这些部分要改进。这样,由内部客户来选择。当他们成为决策的一部分的时侯,他们给供应管理的压力往往会降低。拿一位执行总监的话说,给客户选择余地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工具。希望大家慢慢体会。
对我们从业者来说,供应管理只是个职业。这意味着不要掺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就事论事,把矛盾、压力当作工作的一部分,你的自我压力会减少很多。尽力而为,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要有“大不了换个公司(或部门)”的心态。天不会塌下来。不要期望你在这个职业做一辈子。我们都年轻,供应管理不过是我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部分。就笔者本人而言,在供应管理部门作了几年后,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该经历的都经历得差不多了,于是在几个月前转入规划、库存管理领域。过去在供应管理部门时的种种恩怨已成过眼烟云。
再回到那位读者的问题:我们有时要管上亿的工厂,有时又得到供应商处去跟单。我们究竟是干什么的?笔者的理解是,这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在战略上,我们得想大的、长远的,这样方向才不会错;在战术上、执行上,我们得着眼小事 、细节,因为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战略,不管多好,如果离开了细节小事,也就离空谈没什么区别了。要有干实事、干小事的实干精神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人的成长往往是从干小事、干实事开始的。笔者几年前刚到现在的公司,有一次首席采购官召开会议,本来谈的是很大的事,但过了一会儿,话题转到一个零件的产能、生产周期等,一帮总监们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到演示板上画图、计算。首席采购官正好坐在我旁边,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供应管理的实质。言下之意是,大的问题最后都转化为实际小事;只有解决小事,才能完成战略。当然,这里有个度的问题:你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这些非常具体的事上,因为一般公司都配有采购员、催货员、质检员等。但是,你必须理解这些细小的事并促使员工着眼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