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下的零库存运作方式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已表现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管理理论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有关资料显示,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周期缩短25-35%。而库存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所以,企业加强库存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实现零库存是众多企业库存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零库存
在供应链中,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形式存在。一般来说,企业的库存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的价值的20-40%。因此,加强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零库存的含义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是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零库存不是一个数字概念,它并不是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是一种管理方式和理念。实现零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资金占用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现代物流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下的零库存应包括两层含义:库存物资趋于零或等于零;库存设施、活动趋于零或等于零。
(二)辨证地认识零库存
库存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库存是供应链平稳运行的调节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风险,提高了顾客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掩盖了企业管理缺陷。但是零库存可以存在于供应链中的某局部环节,在供应链整体上不可能全部都是零库存。零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降低库存,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予以解决,再降低库存,再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通过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的制约因素
企业要真正实现零库存,需要几个前提条件: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合;信息化水平足够高;高效的物流系统等。但是,目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还存在着诸多影响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缺乏合作和协调性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之一是供应链中所有成员的文化必须与供应链管理相一致。传统的企业文化追求的是短期的单个公司绩效最大化,显然这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组织中所有成员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相冲突。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依赖于组织中成员的信任和信息的共享,但由于各节点企业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调和信任,为了应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
(二)信息传递滞后,信息共享程度低
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之间,为了做到快速响应用户,这些库存数据必须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致使企业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的时间过长,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度下降,造成企业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
(三)企业目标不一致,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
供应链节点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与使命,有些目标可能与供应链目标相冲突,往往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一般的供应链系统都没有针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没考虑对用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并且各节点企业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也各不相同,导致对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
(四)不确定性的存在与库存控制策略的简单化
为了加强库存控制,企业应该首先了解和跟踪不确定性因素,然后利用跟踪到的信息去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然而,供应链上却大量存在着来自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的不确定性,如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等。同时,多数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以自己为中心,使用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
(五)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物流能力水平低
零库存的成功实施需要供应链有高效的物流运作能力作为支持。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物流观念的落后,物流社会化水平的低下,第三方物流的不发达,物流标准化程度的不高,物流设施、设备的陈旧老化,物流技术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物资的畅通,延缓了产品的周转速度,造成企业库存水平居高不下。
三、零库存管理的运作方式
由于受到不确定供应、不确定需求和生产连续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库存不可能为零。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实施零库存的阶段一般有生产环节、采购环节、物流配送环节和分销环节。目前,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方式主要有:
(一)准时制(JIT)方式
这种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只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是其核心思想。它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准时供应,通过加强协调,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同步进行,缩短用户响应时间,节约采购资源,降低原材料价格,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二)订单生产(MTO)方式
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进行采购、制造、配送,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物资必须按订单信息的要求流动,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消灭“库存”。如我国的海尔集团,其“一流三网”物流模式就充分体现了该种思想,即按订单来组织采购、生产、分销、配送,从而实现零库存。
(三)轮动方式
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生产系统进行周密设计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静态库存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形式。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基础上,通过延伸使生产与物料投入同步,从而实现零库存。实现轮动方式是一项投资大、难度高的系统工程。
(四)JIT配送方式
JIT配送方式,即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地将货物配齐,然后在用户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物品的在途运输和流通加工,减少库存的一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标准的JIT供应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方式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物流配送体系、高效的运作管理能力。
(五)委托保管方式
委托保管方式,即受托方接受用户的委托,利用其专业化的优势,以较高的库存管理水平、较低的库存管理费用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设有仓库,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方式主要是靠库存转移实现的,并不能使库存总量降低。但委托方可节省与库存有关的大量费用,体现了专业化特色,是目前国内企业发展零库存的主要趋势。
(六)协作分包方式
在国外,制造企业往往以一家规模很大的核心企业和众多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分包零部件制造企业可采取各种生产和库存调节形式,保证按核心企业指定的时间准时送货,从而使核心企业不再设原材料库存,同时以核心企业的集中产品库存使分包销售企业实现销售库存为零。例如,著名的戴尔公司采用的就是这种组织方式。
总之,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逐步向“零库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