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法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1.定义
目标成本法由CIMA定义为:源于市场竞争价格推导出的产品成本估算,它被用来不断改进和更新技术及生产程序,以降低成本。
2.目标成本程序
目标成本,简而言之就是目标价格与目标利润之差。
目标成本法具有如下特性:
①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不同于被动的和传统的标准成本。
②变化性,因为目标成本不仅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就不断变动,而且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不断改进意味着目标成本应在整个过程里呈递减趋势。
③以市场为驱动力,这意味着目标成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而言是固定的。
④目标成本与功能分析联系紧密。功能分析通过减少或改善产品、服务的功能来进行
成本管理。功能分析是由设计、工程、生产、采购、市场和管理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团队来承担的,它用来决定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以获得预期的目标。
每一成本的组成要素均由团队共同研究商讨,确定如何通过以下过程修改目标成本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改进设计规范,改进生产技术,替代材料,产品功能的简化或合并,控制包装、营销和运输的成本,通过提高产品
可靠性而降低售后服务成本。
3.目标成本法和采购
目标成本法主要是与寻找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的竞争能力相关联的。但目标成本法也可被采购方以下述方式用在谈判中:
①透露给供应商采购方欲支付的目标价格。
②与供应商一起,明确如何获得含有合理利润的目标价格的途径。
③在双方同意的时间间隔或在合同续签时,将改进产品或价格的条款在合同中明确加注出来。
④向供应商提供核心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预估值,核心产品中也把外购零部件或组装件一并考虑在内。这样就可以估计在这一特定时间段内供应商所期待的所有需求。这种整体需求可用来协商批量优惠、价格复核以及培训安排。
4.目标成本法和Kaizen成本法
Kaizen成本法是一种日本人用来减少和管理成本的方法。目标成本法和Kaizen 成本法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目标成本法应用于设计阶段,而Kaizen成本法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制造阶段。目标成本法聚焦于产品本身,通过产品设计寻求降低成本的办法。因此,在日本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是使用
价值工程减少产品成本的严格的工程过程。Kaizen成本法则聚焦在生产过程,而成本减少是通过改进制造的有效性来达到的。Kaizen成本法的目标是通过精确的数量来减少零部件的成本和生产过程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