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PS 车厂改造圣经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汽车生产业有二大生产系统概念,其中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亨利.福特按照美国「大量生产、降低成本」观念,以生产人人都买得起的车子为目标;另一个就是在二次大战后日本社会与1973 年石油危机环境中,由丰田汽车副社长大野耐一开创出来「多样少量」生产概念─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简称TPS)。
经过多年的验证,可从日、美汽车厂在全球势力的消长,看出TPS能够更适应现今经济社会环境需求的优势,并逐渐被许多车厂奉为圭臬,作为企业改造的手段。
外界经常误以为TPS只是单纯的「
看板管理」与「压榨上游零件协力厂家」,身为大野耐一嫡传弟子的原田武彦(前任台湾国瑞汽车总经理,现调回日本丰田任职)认为,这是对TPS了解不够透彻。
原田武彦指出,TPS是由「刚好实时(Just in Time)」与「自恸化」二大支柱所构成,其展开的手法包括:作业标准化或设备的自动化,以看板实施生产平准化,由后工程来领取等。
原田武彦认为,若要真正实践TPS,达到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的目的,必须是以「反复地问『为什么』」为出发点,透过不断的改善活动,彻底排除浪费,来作成「物品」流动状态。
另外,在对应变化方面,必须要实施精致的调整,以创意思考及改善力,赋予现场自律神经才是实践TPS的真髓。
日本丰田专务取缔役箕浦进一步阐释美国大量生产与TPS观念的不同。箕浦表示,美国人口众多、领土广阔,自然会兴起透过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的观念,因此如何提高生产速度,就成为大量生产关注的焦点。
因此大量生产的「泰勒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都以Push(推动)的方式设法提升产能,因此美国汽车生产设备都以高速挂帅,为了大量生产开发出各种不同的工具,「品质」就沦为次要。
国内汽车业者认为,大量生产观念,可从美国汽车产品普遍给予国内消费者价格合理,但品管不佳的印象可窥之一二。
箕浦举例,大野耐一当时不断思考如何让生产力超越美国,后发现美国工人生产力相当差,因此如何将每个人的浪费清除,或解决大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程间流动不顺畅、库存过多的浪费清除,才是日本胜出的机会。
因此大野耐一在采购与美国相同的汽车生产设备之余,找出新的方法,而有了「自动化」,在生产设备加入人工智能,在发生异常、故障时,会自动停止,作业人员就不必随时守在机器旁,只要负责机械间的搬运就可以了,这样一个作业员就可以同时照顾多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
尤其当不景气来临时,大量生产却卖不出去,造成库存,换句话说,仅管不断投入资金,营业额却不见成长,对各汽车厂都造成严重打击。
Just in Time想法就应运而生,「必要时,只制造必要的东西」,也形成今日TPS的基本精神。在Push走不通下,改用「Pull」(拉引)的方式,到必要的地方去取必要的东西,并透过不断的问「为什么」,改进生产过程,促使每个人都要动脑筋思考,克服各种障碍、瓶颈,「改善」就逐渐成形了。更重要的是,培养现场人员「反射式」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将浪费减至最少。
原田武彦认为,在台湾汽车业少量多样的环境,台湾汽车工业甚至其它产业,都应该导入TPS的观念,才能正面迎击世界列强的竞争。
就像丰田汽车这个全球车厂的「后发组」,可以迎头赶上,挤入全球前三大车厂;国瑞汽车虽成立时间较竞争对手晚(民国78年),但因为一开始就导入TPS观念,也让国瑞这个后起之秀「后发先至」,成为国内第一大车厂,也凸显出TPS的优势。
丰田对于TPS的生产方式并不藏私,更致力于推广此一模式,除了欢迎同业取经外,更进一步导入TPS观念,协助汽车业以外领域的事业发展。
原田武彦在担任国瑞汽车总经理任内,透过他个人与国瑞汽车干部,引介翻译恩师大野耐一的TPS相关著作,并义务协助包括巨大(捷安特)、美利达等企业改善体质,多家国内自行车上下游业者(天心、彦豪、维格、维乐、鑫元鸿、荣轮、亚猎士、达建、鋐光、桂盟与速联)后来组成「A-Team」,奉TPS为圭臬彻底实施,设法再提升台湾自行车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