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推进过程实例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这是一家从事汽车配件经营的台资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因为是从事外贸,也在风暴中飘摇。据说,鼎盛时期,员工人数达到1600人,如今不过600人。在其他企业采取关闭、迁移以及裁员减薪等对策之时,老板反其道而行,重金请顾问导入
精益生产,充实管理层力量,而我就是其中一员,全职推行精益生产。
说实在话,虽然我长年在日资企业工作,受精益思维的熏陶,植入了精益的种子,但作为全新的开始,系统地从零开始推行精益生产还是第一次,为了感受精益的力量以及体会其过程的艰辛,接受的公司的邀请。
在三月底,顾问老师进入公司,公司成立了专职的精益小组,指定了精益推进组长。对生产线进行了重排,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这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水平布置向垂直布置的转变,这是最明显的效果。只不过由单兵作业向小团队协作作业改变后,员工出现了强烈的不适应。公司采用计件制,原来高水平员工工资直降,面对熟练员工的抵触,公司采取了简单的对策:罚款!于是,第一波离职高潮出现了,出货量急剧下降。四月份过去了,精益小组成员无所事事,推进小组组长内心当中也在排斥精益生产,想证明精益生产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公司以及老师急想引入一个新的全职精益推进组长。在这种情形之下,我出现在公司的视野。
进入后,了解到公司共有八个制造课,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式制造体制企业。在包装的二课和装配的五科实施了精益变革。老师的策略很明显,就是想在下游树立标杆,从而拉动上游平行展开。我明白,对于初来乍动毫无根据的组长,不可能动用正式的权利,否则只会使更多人员站在精益的对立面,流失更多的老员工。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认可精益生产者公司也是不需要的。于是,集中精力放在装配的五课。选择了一个六人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是单兵作业时期最快的,后来听说已经递交了离职申请。进行了五分钟的头脑风暴,调整了作业节拍。老师在设计作业分配时,忽略了一个细节,有两个工序节拍只有不到5秒的时间,为了实现一件流,只有将其他工序作业时间分拆,才能形成一个流。但过于频繁的拿取和放下,占据了作业时间的大部分,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进行了作业重新分配,将配送频率提高到每20分钟一次,将非标准作业的配送作业,转变为规律性的标准作业。经过二周的摸索改进,配送员的职能扩大至不良品的处理、培育新员工,维修设备等职能,等于事实上的管理者,为今后管理员的提拔提供了检验的机会。也就是说,在入职二周之时,描绘出了一个全新的制造五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巩固成果,制作所有工序的标准作业图以及标准作业组合图。
在制造五课稳定的同时,制造二科也经历了几次停线事情。在第一次停线时,我要求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工厂负责人将所有人痛骂一通,然后要求加班在两小时内将欠缺物料补充完成,之后解散。我有些难过。第二天又出现了断线,这一次工厂负责人说正在开会,等下再过来。我知道,以公司目前的管理水平,无法达到停线时管理人员在现场解决问题,以期最快恢复生产线,并寻找出最终根源的模式。我退步了。之后出现断线之时,我只是将原因记录下来。因为我知道,在目前阶段强求建立暂停作业机制,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只会让现场负责人疲于奔命,认为精益生产只是增加会议时间,只会再挨批,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
第三周,终于见老师了。在过去的两周,五课80%的员工收入得到了提高,所建立的样板团队,成员工资在不需加班的情况下,达到了最高记录,精益生产方式得到了现场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支持,巩固了小团队作业模式。老师举行了自主研习会,主持了第一次成果总结会。这次会议5月20号,是精益生产推进过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顺利度过第一个难关:消除了员工的对立,而当我到其他未推进精益变革的部门时,现场管理者积极问询,在他所负责的现场该如何进行精益生产,也验证了在精益推进过程当中,有精益思想的、全职的小组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