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入战略管理的五个关键时期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已有很多论述和大量的例证。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战略决定成败!”。那麽,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呢?换句话说,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呢?瑞士的两位企业战略管理教授鲁道夫·格里宁和里查德·库恩合著的《如何制定公司战略》一书,对企业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程序和方法有系统的介绍;国内的企业咨询专家王为编著的《解读咨询项目—深度剖析咨询报告》,也有系统介绍如何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章节。但是,理论上的战略重要性不等于现实的需要,现实上战略管理的普遍需要不等于企业各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战略的普遍特征(参见作者文章《论企业战略的三大特征》)不等于各个发展时期战略重点一样。根据我们的经营管理实践和咨询经验,企业家们和经理人首先最关心和最需要了解的问题是:
○ 什麽样的企业需要导入战略管理?
○ 企业在什麽时候需要导入战略管理?
○ 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战略的重点有何不同?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企业导入战略管理的五个关键时期和战略的重点。
二、什麽样的企业需要导入战略管理?
企业不论是从事哪种行业,不论其规模大小、不论经营性质(国营、集体、民营)、不论产权类型(上市公司、股份制公司、独资公司),不论其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不论其经营状况是良好或是惨淡,都需要有战略管理。因为,事实上,只要是一个企业,就有它自己的企业战略,有的企业家把战略写明在文件上,甚至公开挂出来;有的企业家把战略藏在脑里,自己心中清楚。有的企业有明确的经过规划的意向战略(intended strategies),有的企业没有意向战略,而有一种未经规划的所谓的突现战略(emergent strategies),也就是企业家个人或多个人的临时决策。一个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实施和表现出来的战略,不可能是纯粹的意向战略,也不会是纯粹的突现战略,而往往是这两种战略的混合结果。既然战略是任何企业经营管理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就象财务和人力资源那样,企业就必须自觉地、积极地导入战略管理,不可忽略、更不能回避。
三、企业导入战略管理的关键时期和战略重点
企业和生物一样,有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要经历诞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周期。不一样的是,生物的生命周期有大概确定的时间长度,而企业是一种组织,生命周期没有确定的时间长度。同一类型的企业,有的生命周期达到百年以上,而有的只有十几年甚或才几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按照类比的生物可分为“动物型”和“植物型”二种模式。“动物型”生命周期模式划分为婴儿期、青春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植物型”模式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后熟期和衰老期五个阶段。
我们倾向于“植物型”模式,原因有二:第一、大部分的动物生命周期较短,除了传说中的千年乌龟外,最高等的现代人类理论寿命也只有120岁;而植物中有很多品种寿命可超过百年,甚至上千年。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成长为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第二、有些企业存在着植物特有的“后熟期”(一些果实和种子在成熟后期,要从植株上摘下来晒干或贮藏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成熟,才能发芽,植物生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后熟)。例如,在集团公司中,有些企业依附着健壮的母公司,即使本身已处于“成熟期”,却看不出有成熟的迹象,但一旦从母公司分离开来,很快就表现出成熟期的征兆。
大量的案例表明,企业生命周期的这五个时期,也是企业导入战略管理的关键时期(见下表)。按照比较流行的分类,企业战略分为总战略和分战略二个层次。总战略包括基于价值理念和使命的公司战略(corptorate strategies)和业务战略(business strategies),分战略主要是指职能范围战略(functional area strategies)。总战略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全程, 是分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分战略是实现总战略的分解动作和具体措施,有阶段性特征。就总战略而言,企业创立之时(形成期)是导入总战略的关键时期。尽管柯林斯(Jim Collins)和波拉斯(Jerry I. Porras)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论证了高瞻远瞩的公司在创立初期并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我们相信,如果具有高瞻远瞩特质的公司在创立初期就导入了战略管理,那麽他们将会避免早期及后来所走的许多弯路。成长期是检验原有战略正确与否的一个时期,也是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的一个关键时期,错过此战略优化时机,企业要麽因为战略的左倾冒进而快速成长,过早进入成熟期;要麽因为战略的右倾保守而停滞不前,错失发展壮大的时机。成熟期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战略导入的重点是战略的持续和升级,最终目的是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延长成熟期时间长度,避免过早进入后熟期和衰老期。处于衰老期的企业,战略导入的重点是退却,可选择业务收缩、出让、公司终结等方式。对待处于衰老期的企业,企业家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留恋,不要死守,不要企望企业能“返老还童”,果断退却才是明智的选择。战略退却运作得好,能使企业有一个善终,实现投资残值回收最大化、同时能妥善处理好与雇员和社会其它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