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营销管理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为什么在相同行业的企业,具有相仿的营销战略设计,却产生了不同的营销结果?
营销ROI管理如何从结果管理中发现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去真正提升ROI的管理水平?
营销战略设计后,营销执行力的管理该如何落实,如何真正将营销战略落地,如何衡量营销战略的执行效率?
营销总监和CEO应该如何确认营销投入的效率,使营销开支不至于落空??
这些问题是我们绝大部分营销咨询案例中,客户碰到的典型性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释与解决,都需要回到营销管理的精益化。在各种“概念性营销”充斥市场的时候,系统性地提升营销的精益管理能力尤其重要,它既是完成营销战略落地、实现战略路径图的关键,又是营销管理精细化、可测量化、培育持续发展营销能力的核心要素。
基于此,我们将日本企业精益管理的思想引入营销理论与实践中。精益管理理念中以“价值唯一导向”与“及时改进”为代表的量化指标管理理念,更能帮助我们实现对营销效率的审视与提升。在下一个10年里,中国市场上营销管理的发展、演进将会出现如下趋势(见表1):营销管理越来越注重科学管理的元素,越来越强调营销全业务链的整体配合效率,越来越注重管理的动态性、可持续性,以及管理的精细化、投入的可测量化。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企业营销管理走向精益化管理,全面提升营销效率是顺应趋势的必然。
精益营销管理实施模型
我们由此提出了精益营销管理(lean-marketing management,简称LMM)的思想,精益营销管理是精益思想(Lean-Thinking)在营销管理的具体应用,它的思维核心是营销战略制定后,企业将实施营销管理的过程按照“客户—企业关系界面”的关系过程与利润之所以产生的逻辑链进行细化,找出营销过程与两个关系界面之间的影响逻辑,并以定量可测化的指标进行监测与管理。
在本刊上一期(评论版2010年第10期)的文章中,我们根据客户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历史关系,分析企业的销售业绩主要来源于两个维度:新客户的购买和已有客户的重复购买,并在这个根本增长逻辑的指导下,将营销效率分拆为“新客户获取效率”与“现有客户的忠诚度管理效率”,即营销效率=新客户获取效率×现有客户忠诚度管理效率,同时给出了企业营销效率表现的四种典型状况:基业长青型、增长乏力型、好高骛远型和囚徒困境型,这种分析维度解释了战略规划下,企业利润区吸引力与持续力之间的组合关系,然而对于利润区的吸引力(在这里指新客户获取效率)、利润持续力(在这里指客户忠诚度管理效率)如何提升、测量并没有给出解决方向,在这里我们进一步给出科特勒咨询的精益营销管理的实施模型。
在科特勒(KMG)精益营销管理实施模型中,我们将营销管理从“客户—企业关系界面”的关系过程与利润生成逻辑切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价值信息传递效率”、“交易过程效率”、“产品/服务交付效率”、“企业售后服务效率”、“客户忠诚度管理效率”与“销售绩效效率”。前3个维度更多地折射出营销战略下客户的获取效率,之后的两个指标更多反馈持续营销力,最终达成“销售绩效效率”这个结果性指标。在应用这个模型时,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应该结合行业的具体特质、战略重点对指标进行再设计与筛选,尤其在不同的营销战略下,效率指标的关注点可能会有显著差异。比如说同样是快速消费品行业,P&G对于新产品的早期阶段更关注“价值信息传递率”,其他营销效率的关注度可以暂时放下不管,先肯定产品信息能有效到达客户心智,而对于一些急需靠新产品实现快速撇脂的企业来讲,“交易过程效率”却成了营销效率管理的核心。还是一句老话,管理模式跟随战略路径,这个是应用精益营销管理模型时必须考虑的前提。
测量6个维度的关键指标
在精益营销管理的6个维度之下,我们又给出了测量的关键指标,这些可以帮助营销总监与CEO对管理效率进行量化与检测,我们建议企业将这些量化指标直接植入企业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MIS)中,这样更能帮助企业对于营销效率的检测与改进能即时化、持续化。
“价值信息传递效率管理”是KMG精益营销管理的第一环,它反映出客户对于企业产品/服务信息的接收程度与转化程度。价值信息传递效率弱将会制约后面系列环节的效率提升。2009年我们曾经为某国有大型银行进行深度的营销战略服务,在客户存款业务之外,该银行针对客户需求开发与引进了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黄金、基金与外汇,然而营销绩效不佳。经过我们两个多月的深度客户调研发现,近72.3%的零售客户并不了解该银行的这些产品,甚至对一些金融零售产品没有听说。显然,“价值信息传递效率”制约了该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突破性发展,而之前该银行更多地把问题的症结放在了银行网点的服务水平提升上,经过在营销效率管理方向的调整,该银行试点性省行业务在2009年实现了超过130%的增长。
“交易过程效率”反映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在销售层面的接触效率,这里有两个关键维度,一个是渠道维度,一个是销售维度。当年张海接手健力宝后,迅速推出新饮料产品“第五季”,短时间在媒体上投放了几亿元,一下子使全中国的消费者都知道了健力宝的这个新产品,然而到商超一看,产品却很难买到,“第五季”的渠道铺货速度、范围大大制约了其营销绩效的达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快消企业,无论是可口可乐、P&G都非常关注营销中的“交易过程效率管理”,对于渠道的管控采取精耕细作策略,着力提高客户平均拜访成功率,降低客户开发平均成本。
“产品/服务交付效率”反映的是交易达成后产品或服务传递到客户手中的快慢。早在1988年小乔治·斯托克就提出竞争优势的动态性,并在当时环境下提出,时间是位于潮流前段的要素,企业要将时间管理作为企业运作各个方面的最强大的竞争力源泉,也就是后来提到的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速度。从营销管理的层面来看,交付效率是客户能明显感觉到的重要“企业速度元素”。 快的交付效率能帮助企业加快现金流的周转,也能减少客户等待的焦虑并提高对公司服务的满意度。从一项企业研究报告中显示,科龙对于经销商销售旺季库存的补充效率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同时对于客户购买后的服务响应周期也大大慢于主要竞争对手,直接导致科龙在主要销售旺季的销售量偏低,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份额。
“售后服务效率”对于工业品产品的销售尤其重要,和快速消费品不一样,工业品产品的销售越来越开始向“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方向迈进。以车用市场为例,汽车工业较成熟的国家中70%的利润来自售后服务,汽车销售基本上为零利润。当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制造技术相差无几,继而汽车市场将从产品转向服务,售后服务将是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的主打战略王牌。然而在中国当前的汽车消费投诉中,售后服务占到了汽车消费类投诉总数的近7成,可以说售后服务能力对于汽车企业的可持续性营销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有效缩短售后服务周期、提高服务质量甚为重要。从战术层面看,海尔在家电行业的制胜上,对于售后服务效率的有效管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客户忠诚度管理效率”的管理对于一些行业尤其重要,比如航空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移动运营商,其衡量标准有多个维度,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在案平均时间,客户保持率与推荐率等。针对客户的需求、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是获取提升忠诚度的重要手段。“畅行e卡”是东航在国内航空业界首次创新推出的面向高端采购人群的奖励产品。传统航空公司只针对乘坐飞机的旅客建立客户奖励计划,即常旅客奖励计划,但都忽视对航空公司贡献价值更高的采购人群,作为一家正转型为面向客户、注重客户关系营销的航空公司,东航对客户群体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细分,推出的“畅行e卡”试图满足快速增长的高端采购人群的需求。持有此卡,客户在获得东方万里行奖励积分的同时,还可享受到超值优惠购票折扣、免退票费、对账服务,并获得公务头等舱柜台服务和航空公司精英会员等多种贵宾级待遇。
营销效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销售绩效效率”,它也是精益营销管理的最终结果性指标。前面已经提到,企业战略的不同、行业发展周期的不同,要求企业在考虑绩效指标时要有所选择。对于同样一个格兰仕,在10年前它更关注这些指标中的“市场份额”,通过“扩充产能—规模经济—价格战—市场份额领先—扩充产能”完成其竞争战略的逻辑,而在今天,它的关注点却更多的放在“销售毛利率”甚至是“净利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