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线产品的供应商管理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有朋友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临下线,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下降,后续供货不能保证,怎么办?
这确实非常棘手。笔者所在公司就面临这个问题。例如公司生产的一些老设备要定期更换芯片,但芯片制造商不再生产这些老式芯片,于是那些老设备就面临没法运行的问题。有趣的是,芯片制造商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笔者所在的公司给他们提供芯片制造设备)。于是我们就取笑客户自己断了自己的路。
但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对供应商而言,淘汰不盈利的老产品天经地义。采购方能做的往往是利用别的生意来牵制,要么让供应商推迟下线决定,要么让他们保持一定库存。如果采购方的力量较小的话,那就挺麻烦。
对采购方而言,尽快找到替代产品是上佳方案。但现实是,有很多情况下,各种原因使得替代品很难通过资格化。例如在芯片制造行业,“严格拷贝(Copy Exact)”要求任何关键零件的变更都得经过严格的资格化,而量产阶段的芯片制造商最反对的就是二次资格化,因为耽搁生产。所以来自客户的阻力会很大。再如飞机制造、国防、航天航空行业(所谓的Regulated Industries),美国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对零件制造商的资质有具体要求,要满足这些规定是件费时费力的活儿。于是采购方就夹在中间难做人。如果是供应商关系恶化而不愿供货,这挑战就更大。
有一点可以作:管理内部客户的期望。要尽早造势,促使销售部与客户交涉,让他们明白如果不采用替代件的话,价格可能升高、服务水平可能降低,他们也得多备库存。作为公司,要提前一定时间通知客户产品下线的决策。例如思科(Cisco)提前6个月通知客户,并在产品下线后提供5年的备件服务。对于其它服务,也一定要给客户交待清楚。再如生产服务器的Sun,他们对下线服务器的软件服务是两年,硬件服务是三年。
如果客户也决定要下线相应产品的话,那库存一定要仔细管理。整个供应链(供应商、采购方、客户)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另外务必要促使销售部门提供准确的预测,并让他们对预测结果负责。笔者曾与惠普的规划经理交谈,深知销售预测在这些公司的重视程度。因为大多电子产品的利润很低,任何库存浪费可能吃掉所有的盈利。
在美国,有一些专门的公司经营下线产品。他们以非常低的价钱买下过期库存,然后等有公司需求的时候再以高价卖出。例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的一些零件,供应商不再生产,但有些专门公司还备有一定的料。如果你到eBay上去查,还有可能买到。但问题是下线产品的需求非常小,库存费用太高(例如在笔者所在行业,库存年折旧率在30%左右),这类专业公司也生存不易,前不久就听说在凤凰城的一个破了产(因特尔、飞思卡尔(原摩托罗那)、On Semiconductor等在凤凰城周边地区有很多半导体生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