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参照的标准岗位。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的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分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管理工作类、事务工作类、技术工作类及营销工作类等。然后给每一类确定一个岗位价值的范围,并且对同一类的岗位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岗位价值。岗位分类法好像一个有很多层次的书架,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等级,比如说把最贵的书放到最上面一层,最便宜的书放到最下面一层,而每个岗位则好像是一本书,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书分配到书架的各个层次上去,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价值的岗位分布情况。
岗位分类法是一种简便易理解和操作的岗位评价方法。适用于大型组织,对大量的岗位进行评价。同时这种方法的灵活性较强,在组织中岗位发生变化的情况,可以迅速的将组织中新出现的岗位归类到合适的类别中去。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那就是对岗位等级的划分和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岗位级别划分的不合理,将会影响对全部岗位的评价。另外,这种方法对岗位的评价也是比较粗糙的,只能得出一个岗位归在哪个等级中,到底岗位之间的价值的量化关系是怎样的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用到薪酬体系中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同时岗位分类法适用性有点局限,即适合岗位性质大致类似,可以进行明确的分组,并且改变工作内容的可能性不大的岗位。
3、 岗位排序法
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岗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整体性的岗位评价方法。岗位排序法是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的复杂程度、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等对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整体的比较,进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的高低排列出一个次序的岗位评价方法。
排序时基本采用两种做法。一、直接排序,即按照岗位的说明根据排序标准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二、交替排序法,即先从所需排序的岗位中选出相对价值最高的排在第一位,在选出相对价值最低的排在倒数第一位,然后再从剩下的岗位中选出相对价值最高的排在第二位,接下去再选出剩下的岗位中相对价值最低的排在倒数第二位,依此类推。
岗位排序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容易操作、省时省力,适用于较小规模、岗位数量较少、新设立岗位较多,评价这对岗位了解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不完善之处,首先这种方法带有一些主观性,评价者多依据自己对岗位的主观感觉进行排序;其次,对岗位进行排序无法准确得知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
4、 评分法
是指通过对每个岗位用计量的方式进行评判,最终得出岗位价值的方法。评分法是工作评价中较为精确的方法。目前我国一些企业所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基本上采取了这种方法。评分法运用的是明确定义的要素,如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等。要素数量可能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主要看方案的需要。每一个要素被分成几种等级层次,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这个分数值就表明了每个要素的权数)。然后对岗位的要素逐个进行分析和定分。把各个要素的分数进行加总就得到了一个工作岗位的总分数值。这个总分数值决定了它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
5、 因素比较法
是一种量化的岗位评价方法,它实际上是对岗位排序法的一种改进。这种方法与岗位排序法的主要区别是:岗位排序法是从整体的角度对岗位进行比较和排序,而因素比较法则是选择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分别进行排序。
分析基准岗位,找出一系列共同的报酬因素。这些报酬因素是应该能够体现出岗位之间的本质区别的一些因素,例如责任、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压力水平、工作所需的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等。将每个基准岗位的工资或所赋予的分值分配到相应的报酬因素上。
因素比较法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可以根据在各个报酬因素上得到的评价结果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报酬金额,这样可以更加精确的反映出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一般在下列条件下因素比较法较为适用:需要一种量化方法,愿花大量的费用引入一种岗位评价体系;这种复杂方法的运用不会产生理解问题或雇员的接受问题,并且希望把工资结构和基准岗位的相对等级或劳动力市场上通行的工资更紧密联系起来。
应用因素比较法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薪酬因素的确定要比较慎重,一定要选择最能代表岗位间差异的因素;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市场上的工资水平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要及时调整基准岗位的工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多种薪酬体制并存;同时国内薪酬体制透明度较低,劳动力市场价格处于混沌状态,因而使用因素比较法的基础数据不足。目前因素比较法在国内基本未得到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目前国际上著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开发了不少岗位评价体系。如Hay group,Hewitt Associates(翰威特)、Mercer(美世)、Watson Wyatt(华信惠悦)等。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这几种评价方法。
三、选择评价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
岗位评价的方法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说某一评价方法比其它评价方法更为优越,企业关键得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评价方法。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分别就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了更好地选择岗位评价方法,我们总结了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岗位的稳定性。指岗位随市场环境变化和人员调整而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新设立岗位的稳定性较差,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化剧烈、业务稳定性差的公司岗位的稳定性也较差。
2. 岗位职责的清晰程度。岗位职责的清晰程度由两个含义,一是岗位工作本身的清晰程度,比如生产工人就往往具有比较好的清晰程度;二是岗位分析工作是否充分和科学,从而能为岗位评价提供良好的基础。
3. 薪酬体系的特点。不同薪酬体系的特点不同,从而对岗位评价的要求也不太一样,比如有些薪酬体系强调外部公平,这就要求岗位评价必须具备外部可比性。
4. 企业文化特征。岗位评价是需要得到员工的接受的,对于老国营企业,花较大的代价进行因素评分法可能是值得的,但是,如果对一家新兴IT企业,岗位排序就足够满足需要了
5. 岗位数量的多少。岗位数量如果较多的时候,就只能采用相对效率较高的评价方法。
6. 岗位评价资源的充分性。岗位评价的资源主要指评价委员会成员时间的充裕性,另外还有经费的限制,如果经费充足,最好是选择进行封闭式的评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