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ERP系统的实施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对ERP系统实施绩效评价,而是要重点考察ERP系统的实施给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方面带来的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顾客需求信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弊端日显,以非财务指标来弥补财务指标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近10年来,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德鲁克以“改革”核心的观点、霍尔的“四尺度”(质量尺度、作业时间尺度、资源使用尺度、人力资源尺度)论、卡普兰和诺顿的
平衡计分卡、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等。其中以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最具有方位化、长期化、及时化、动因化等特点,因此,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1) 财务方面:以结果性财务指标构成的业绩评价体系虽然具有局限性但已经很成熟,而且能够反映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直接体现股东利益,因此,在平衡计分卡中予以保留。主要指标包括利润、投资回报率经营收入、销售成本和经济附加值等。
(2) 客户方面:通过平衡计分卡了解客户、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并以此确认企业目标,其衡量指标有市场份额、客户惠顾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和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等。
(3) 内部业务过程方面:内部业务过程衡量方法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业务过程之中,以销定产,可能要求企业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方面的评价主要为计划控制、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和
内部控制四个方面进行。
(4) 学习与成长方面:这方面考评企业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组织学习与成长有三个主要来源:人才、信息系统和组织程序,主要体现在科教、创新和职工三个方面。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个指标评价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因为它把企业战略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然后再把目标分解成多项指标的多元化业绩评价系统。即评价从四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包括三个层次:(1)期望达到的若干总目标;(2)由每个总体目标引出的若干具体目标;(3)每个具体目标执行情况的若干衡量指标。
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ERP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仅包括
财务管理模块,还包括生产控制模块、
物流管理模块和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只在于企业的财务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企业的内部流程以及企业员工的素质等非财务因素。因此,对ERP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企业的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非财务指标。由于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与先行指标的业绩评价系统,ERP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最好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结合ERP的特征加以扩充。以下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个观点加以阐述。
(一)ERP功能模块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之间的映射关系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生产管理(计划、制造、质量)、物流管理(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与成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划、制造、质量、采购、库存、销售管理属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应BSC的内部业务过程,质量和销售管理不仅对内部业务过程,而且也对应客户方面。这样,企业ERP系统各个模块的执行效果和企业各个部门的业绩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得到较综合的评价。同样平衡计分卡在实施过程中,其业绩评价指标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数据,企业的销售、利润数据,员工资料等等。各个考评指标大都是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平衡计分卡要求与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并实现数据共享。ERP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在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时,可以从ERP的各个模块中读取相关数据,从而使ERP系统与平衡计分卡系统实现有机集成。需要注意的是,ERP系统不能满足评价所需的全部数据,所以建议建立专门的评价指标数据库。
(二)平衡计分卡适合于ERP环境下的供应连绩效评价体系
ERP贯穿着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将企业内部经营所有的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人事管理均纳入一条供应链之内进行统筹管理,形成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拉动式”内部供应链。同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一条以经济利益和业务联系为纽带、环环相扣的动态联盟。企业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ERP环境下有必要对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非常有限。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PRTM在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3项指标、它们是:面向客户的交货情况、订货满足率、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面向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成本、产品的销售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目前供应链委员会的170多个成员企业在使用该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要求。而且,这四个方面的指标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成,而是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由一系列因果关系链贯穿起来的一个整体。根据这些因果关系链,可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划分为各个部门的子目标,进而继续细分形成指导人行为的绩效指标和目标。所以,可以把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平衡计分卡因果链对应起来,分析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经营业绩和发展能力的变化是由于供应链的哪个环节引起的,以便于找出原因和分析对策。
(三)在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基础上增加其他利益相关者
ERP环境下,企业不仅要优化内部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流程,而且要强调产业供应链上的“合作”,即企业与其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要协调经营和相互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将竞争对手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行业集中度和平均利润率以及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充分调动受托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努力。平衡计分卡虽然已从股东、客户和内部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绩效指标体系,却缺乏经营者、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国家角度的指标,不能完全满足ERP环境下绩效评价的要求。所以ERP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在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方面,将企业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环境系统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ERP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要始终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方向,将平衡计分卡和ERP功能模块、供应链联系起来,并对其进行扩充,利用因果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ERP的实施效果和企业绩效;(2)建立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在具体实施评价时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指标,或者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指标。
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借鉴与遵循的原则
(一)不可照抄原则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背景、战略目标以及生产经营策略,其ERP系统也各具特点,所以其绩效衡量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及指标就应该所不同,即使相同的目标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另外不同的企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相同的指标也会因产业的不同而导致作用不同。总之,每个企业都应该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本企业特点来选择指标及其个数,如果盲目第模仿其他企业,反而会影响对企业业绩的正确评价。
(二)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并与ERP系统链接
ERP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涉及面广,需要的基础数据多,因此建议建立专门的绩效评价系统,用专门的指标数据库来搜集、整理和处理基础数据。如前所述,由于ERP系统数据库能够为绩效评价提供相当多的现成数据,将绩效评价指标同ERP指标链接起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数据收集时间,从而提高绩效评价效率。而且由系统自动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大大减少数据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提高数据准确性,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
(三)考虑成本效益
不同企业的财务势力相差较大,而ERP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因此,企业在设计评价系统时要考虑评价需要投入的成本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根据本企业情况和预期成本收益来选择指标体系。有些数据的获得对于一些企业可能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企业则可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因此要区别对待。但是,由于绩效评价效益的产生往往要滞后很多时间,尤其是客户满意度、生产效率等非财务方面的改善在短期内可能引起财务指标的下降,企业要正确认识现在的投入是可以在预见的时间内从财务指标中收回的,应该将眼光放得远点,切不可在短期内就失去信心。
(四)将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结合原则
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策略能否有效地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在企业目标方向上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评价责任人的努力程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其不断进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ERP环境下的绩效评价也要注意同企业的奖惩制度相挂钩,使各个层次集中注意力在各自的工作业绩上,更好地发挥业绩评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