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生产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敏捷制造与中国制造业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从上个世纪07年代开始到80年代初,由于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重要而忽视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美国的制造业严重地衰退,逐步丧失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出现巨额的贸易赤字。1986年,在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企业界支持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业生产率委员会”开始深入研究衰退原因和振兴对策。研究的结论是: “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必须生产得好”,重申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基础产业— 制造业的社会功能,提出以技术先进、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内制造业夺回生产优势,振兴制造业的对策。1988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里海大学工业工程系共同提出的一种新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诞生。

从那时候开始,敏捷制造在工业界或学术界并没有被完全了解,并且它的概念也还在定义。然而有一点是确定的:敏捷制造是美国工业为了对抗环太平洋的新兴工业国所推出的。它的目标不仅要补足与这些新兴国家的差异,更要迎头赶上并超越海外的竞争对手(例如日本)。也就是说敏捷制造当初是为了美国的工业环境所创,也是为了对抗环太平洋的新兴工业国(其实我国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敏捷制造是不是适合我国企业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然而无论适用与否,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敏捷制造。

一、什么是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顾名思义,就是以敏捷的方式生产产品。那什么是敏捷呢,Goldman等人(于1995年)建议敏捷应该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传递价值给客户;(2)随时准备变更;(3)看重人才知识与技能;(4)建立虚拟伙伴。前三个要素也是精实(lean manufacturing)制造的要素。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日本丰田汽车的刚好实时生产(JUST IN TIME,JIT)理念。而精实制造(lean manufacturing)就是源于JIT生产管理。所以敏捷制造的概念是要比精实制造,也就是日本的JIT要更进一步。
    因此,敏捷制造并不是只看重快速。而是要企业在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能够对客户的需求与多变的市场、技术能量和社会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与能力。
    因为是提供产品给客户,所以产品当然是一个核心;因为要降低成本,最好要将一些工作分包出去,同时也要保证企业提高效率;要保证高质量,工程的经验一定要保留;要快速的反应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最好是透过技术合作的方式。因此Harrison(于1997年)认为敏捷制造的中心思想为:(1)产品:是用来解决客户个别问题的答案。敏捷度是放在产品被客户所认知的基础上。目标则是着重分离生产成本与批量大小的关系。(2)虚拟组织:内在与外在的合作是首要考虑的策略。目标是透过合作的资源利用,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上市。(3)企业家精神:不怕面对变革与不确定性。创新弹性的组织结构可以加速决策速度,并转化变动与不确定性为成长的动力。(4)知识性:未来世界与现在最大的不同将是人与信息。因此敏捷度强调分布式授权,以及充分利用人事与信息科技的资源。
    由于敏捷度的要求已是市场的普遍性反应,因此不在局限于制造系统的范畴内,已扩展到各行各业,成为新的企业管理策略。
    由此可见,虽然敏捷制造是在美国诞生的,但是其同时也可以适用美国以外的制造型企业,甚至于其他不同产业。

二、敏捷制造的业务体系
    从1991年敏捷制造的名词出现以来,全球制造业确实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以高科技电子产业为例,垂直分工的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例如专门提供生产服务的电子制造服务(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产业、提供设计支持服务的Design Sevice以及垂直分工最为显着的半导体产业:
    包含专业IC设计的Fabless、IC制造的晶圆厂(Foundry)、封装测试等。这种垂直分工的体系在1991年以前明显少见。过去如果要进入制造业,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工厂才可以将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现在一个企业从头到尾一条龙的作业型态在业界已经不多见,这也说明了虚拟组织在当今制造业的重要性。以自有品牌的电子制造业企业(0EM,Own Brand Manufacturer)为例,如图1可见。
    OEM厂与多个不同专业分工的厂家组成一个运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的各个专业分工(如多家EMS)厂家却又各成一个独立的竞争体系。这种竞合模式在这个体系中并不少见。因此虽然体系中的厂家必须提供相对应客户(如Engineering partner必须提供OEM)其专业知识以便加快反应速率,然而有些又必须防止知识外流给同构型竞争对手,因此对于智力资产的保护要求也相对地提高。
    相信大家应该都会发现整个电子产业的价值链(Value Chain,现在大家都不说供应链Supplier Chain了)正好与前述Harrison所提出的:产品、虚拟组织、企业家精神和知识性等敏捷制造的四大要素不谋而合。事实上,除了电子业以外,包含汽车业和航空业等产业的垂直分工的体系也在逐渐成熟。
三、支持敏捷制造的IT架构
    从以上提及的四大要素,不难发现,用来支持敏捷制造的IT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与产品相关:各种与产品有关的CAX工具(CAD,CAE,CA州,CAPP等)和管理产品数据的PLM系统,以及管理生产计划的ERp系统与执行生产的MES(Manufactring Execution System);(2)与虚拟组织相关:协同开发平台,供应链管理(SCM,Supplier Chain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3)与企业家精神有关: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Making support)和企业智慧(Bl,Businesslntelligence);(4)与知识性有关:KM(Knowledge),人力资源管理(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是不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IT系统都是必须用来支持敏捷制造环境?这个答案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是针对整个体系而言,说“不是”是针对各别企业而言。其实企业对于自己的IT系统还是必须从需求面去决定,特别是针对业务流程而定,而不是跟随流行去随波逐流。否则可能会造成企业什么IT系统都有,但却是什么都没有用处的情况。
    虽然敏捷制造的范围不小,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虚拟组织应该是目前的重点。事实上各企业应用虚拟组织的范围其实也不完全相同。而虚拟组织的IT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协同作业。以下以电子OEM厂为例阐述。
1.与客户协同
    (1) 终端客户经由网页选择产品配置(Product configuration)订购产品;(2) 代理商经由系统批量订货(大多应用EDI工具)。
2.与供货商协同
    (1) 传送产品数据与工程变更数据;(2) 接受供货商的工程变更申请;(3)零部件数据(包含规格、价钱与环保数据)。
3.内部协同
    (1)设计与制造部门协同;(2)业务与设计部门协同;(3)设计、制造与采购部门集成。
    要做到上述三种集成,就必须部署CRM、PLM、SCM和ERP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之间都必须达到直接集成,达到数据完全透通的状况。然而,流程还是最重要的。当流程合理时,即使没有完善的IT系统也可以造成一个敏捷制造的环境。

四、结语
    敏捷制造可说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一个明星,也是一个目前在制造业通行的流行语。各大制造型企业甚至于顾问公司或软件公司也都宣称可以支持敏捷制造。然而敏捷制造目前都还是一个比较概念性的观念,对于功能层面上并没有一个非常实质性的定义。因此,IT系统是否支持敏捷性制造,相对也缺乏一个比较定性的说法。
    此外,敏捷制造是美国为加强该国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而诞生。当然经过多年来的变迁与发展,敏捷制造也可应用于国内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然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的营业型态却是这些执行敏捷制造方法时的虚拟组织的一环,并非运行敏捷制造的主体。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美国逐渐舍弃需要劳力密集甚至于对环境有害的产业,而保留品牌。在这些大厂应用虚拟组织的概念与全球各国(特别是我国)的代工厂合作后,其品牌价值的提升,在某些时候其实是代工厂以微薄的利润,甚至是具备大量代工厂的国家牺牲环境所换来的。所以如何将我国的企业转换成执行敏捷制造的主题是需要我们深思及努力的课题。

上一篇:基于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混合供应链管理 下一篇:面向敏捷制造的PDM技术研究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