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该如何学习丰田育人法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丰田现场的人才培育》这本书是继《会思考的丰田现场》之后,田中正知先生在中国出版的第二本书。在与田中先生邮件往来的过程中,我曾经询问过,他的第一本书是从制造哲学的角度出发,第二本书是从育人哲学的角度出发,而这种顺序安排是否也是别具匠心、刻意为之。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还把我的邮件内容贴到了他的个人博客上。
科学告诉我们“是什么”,哲学告诉我们“为什么”。田中先生一再强调哲学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很多企业通常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次,如所谓的“正确的推进方法是什么”、“推进团队如何建立”、“现场精益的工具、软件是什么” ……也就是说,大家往往只将注意力放在表面的做法、工具上,而对于其背后更重要的“为什么”却很少从哲学角度去思考,或者即使思考了也还未找到正确答案。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田中先生先从制造现场的哲学思想入手(即《会思考的丰田现场》),继而推出了本书《丰田现场的人才培育》,讲述育人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丰田生产方式的人可能都听说过丰田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造物即造人”。可见,丰田对于育人的重视程度有多高。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盖因人才流动性太大,才使企业对于花钱育人缺乏信心。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企业更喜欢从外面高薪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人才,而外来和尚念的经往往在他们被视为“外来的”时好听,等他们成为“自己的”时就会被发现“水土不服”。因此,我国的企业管理被夸张地誉为拥有世界上“最低的工资水平,和最高的管理成本”。
如何才能突破这个怪圈呢?难道我国企业只能从外面聘请人才吗?其实,田中先生在本书中所介绍的丰田育人法,就揭示了企业如何在内部培育人才的精髓。只有企业内部培育出的人才,才是最了解企业情况、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而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成本也要低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员工为企业服务,并非只是为了工资,他们更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并通过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
田中先生在书中曾多次提及大野耐一的育人法,即“他每天都要思考如何在第二天为难下属”,“即使知道,也从来不说出答案,而是让员工自己去思考”,“要给员工分配工作,而非作业”……试想,一个人进入丰田公司,每天都接受这种育人方式,过了几年后,这个人要成长得多么强大啊!这样的公司还需要从外面聘请人才吗?从这样的公司出来的人能不受到社会的欢迎吗?在公司里每天都体验着成长的员工还会为了差异不大的工资而轻易跳槽吗?答案恐怕不言而喻。
我国企业在导入丰田生产方式时,对于“人的思想变化”往往是不够重视的,而如果这方面跟不上,只导入生产工具和方法,则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表面形式,这是不可能成功的。田中先生的这本书着重介绍了丰田对“人的思想变化”的重视,并通过很多实例,生动地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法。由于育人的话题非常广泛,并非仅限于企业当中,而是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因此田中先生特别强调,丰田的育人术,对全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本书第五章中,田中先生就通过自身在大学里进行教育的体验,证明了丰田育人术的巨大威力。这实在值得我国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士借鉴。
通过与田中先生的交流,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敬和热爱。一提起中国历史,他会如数家珍地举出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事例,不禁让身为中国人的笔者汗颜。在谈到中日两国差异时,我们常喜欢把“文化不同”挂在嘴边。然而,众所周知,日本文化的根源在中国,而且这种文化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反倒是我们自己,在经过了新文化运动、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之后,不断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纵观目前整个社会,无不充斥着西方价值观影响下的贪婪、自私与短视,其结果就是带来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不可持续发展形态。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要谦虚地向始终保持着源自我国传统文化的日本学习,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理念,学习他们的育人哲学。也许从感情上,很多人会对这种出口转内销的传统文化学习有些抵触,但真正的金子不会因为它的主人是谁而有所不同,早晚会有发光的一天。
田中先生在本书中所强调的丰田育人术,具有非常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希望本书能被更多的国人阅读,以助我国企业在育人上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