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分析与决策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很多人认为决策是领导的事,这是一个误区。决策跟我们每一个都息息相关,区别在于决策的类型和大小,决策越大风险也越大。小决策风险很小,比如吃上海菜还是川菜。中型决策的风险往往令人难以接受,比如买了一套房子,却有质量问题。大型决策的风险我们根本无法承受,比如一个企业的决策错了,损失的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
据调查,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5年,民办企业的寿命是2年零7个月,短命的原因之一是决策的失误率太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降低由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第二、增强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做到这两个方面需要借助决策的模型和决策的工具,主要有以下三种决策模式:
第一、运用国际通用,被证明是正确的分析工具。比如在做战略决策时,可以用7S分析法来帮助进行;
第二、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模型,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最经典的是关键结果领域分析法,即要因分析法;
第三、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悟性与直觉进行决策。这种模型对决策者的要求极高,决策的失误率也极高。
当我们掌握一个决策模型时,需要具备分析和逻辑思维。所有的决策都应该在理性分析之后做出,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有一套逻辑思维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有个总经理看见车间的地上有一滩油,就问车间主任:“地上怎么有一滩油?”车间主任回答:“清洁工没有擦干净。”然后就让清洁工把地面清理干净。但是,问题却没有解决,地上有油是因为设备漏油了,擦地根本就不起作用。把设备修好了,油也不漏了,这时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要继续分析,设备为什么没到维修期就坏了呢?因为最近采购部换了一个供应商。为什么会换供应商?因为采购部的职员与新供应商是亲戚,为什么是亲戚就要换供应商?最后才找到根源问题,地上有一滩油是因为采购的员工吃回扣。我们要牢记:“眼睛看到的问题和问题的实质永远不会在同一个时空出现。”当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按照逻辑的推理要连问7个“为什么”,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本质。
在企业的日常行为中,遇到问题需要做决策时应该把问题放到一个决策模型中进行,决策模型有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模块:状况的评估。这里的四个步骤是查明具体难题、排出轻重缓急、计划行动的步骤、准备采取行动。
第二模块:具体问题的分析。分描述面临的问题、识别可能的原因、评估可能的原因、确认真凶是谁四步走。
第三模块:方案。包含明确决策的目的、评估选择的方案、评估决策的风险、做出最终决策四项内容。
第四模块:应变措施。也分识别潜在的问题、找出可能的原因、采取预防的措施、计划应变的措施四个步骤。
以上16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决策模型。我们看企业是如何利用这个模型来做决策。某公司营业额连续下降,成本不断增加,总经理召开各部门会议商讨问题,要求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生产部、市场部、采购部、开发部的意见都不统一,都认为是其他部门的问题,争执不下。这时就需要用到第一个模块:
第一步、查明具体的难题,到底发生了什么偏差?应该做什么决定?制定什么计划?将来还有什么变化?形成第一张表格,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现在面对的问题;
第二步、把握难题的轻重缓急。对问题的严重性、紧急性和发展性进行评估和判断,找出最重要、最关键的进行解决;
第三步、解决问题的计划和具体的步骤。同时,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第四步、采取行动。
在解决问题时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妄下结论;二、错误地定义问题;三、盲目行动。
走出误区需要借助第二个模块的帮助:
第一步、描述问题,先不要下结论;
第二步、识别可能的原因;
第三步、评估可能的原因;
第四步、找到真正的原因。
问题找到之后要做决策,这时,容易进入决策的误区:一、首先考虑方案,而不是先考虑目的;二、偏向于自己喜欢的方案,攻击不喜欢的方案;三、不考虑被选方案的风险;四、决策建立在不确切的信息基础上。所以,要用到第三个方案模块,首先确立决策的目的,然后找出各种各样的备选方案,最后,对每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明确决策的目的。目的分成必须要求目标和愿望要求目标,比如“今天早上9点钟必须拿下敌方主阵地”这是必须目标,“尽可能节约弹药,尽可能减少伤亡,尽量在9点钟之前就拿下敌方主阵地”这是愿望目标。如果这家公司的商务行动有四个可以供选择的方案,就用必须要求目标筛选备选方案,如果不能通过必须要求目标的检验就不值得讨论,马上放弃。然后分析愿望要求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审核它的重要性,这对选择方案有很大帮助。